简化固化测试
用先进的差示扫描量热仪对5种市售 热固型粉末涂料的热转变进行了分析,以便详细地表征材料特性。只要检测者有一定经验,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材料在熔融 和固化行为方面的差异。
在许多不同的工业领域中,粉末涂料 代表一种成熟的涂装技术。然而, 由于普通粉末涂料产能过剩以及对产品要 求越来越高,必须加大力度开发新材料。 特别是随着对聚合物基材进行涂装的需求 日益增加,需要对材料研究、工艺开发和 产品优化加大投入。施工能耗足迹变得日 趋重要,必须进一步降低涂装能耗。因此,要对工业应用中成熟的涂装体系进行 优化,关键是要充分了解生产过程中的主 要控制因素。
特别是对于热固型粉末涂料,综合 表征热影响十分必要。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可以提供一种在液体涂料体系中沿 用已久的常用分析方法[1-3]。在化合物或 树脂开发过程中,采用该方法进行与施工 有关的材料特性分析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质 量控制。
为用户设计的简约DSC技术
使用Netzsch"DSC 214 Polyma"可使 DSC分析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见图1): 建立了一种整体测量理念,包括从样品制 备、DSC测量程序制定和操作到最终数据评 估的所有必要的环节。
这是首次在DSC分析中采用"Auto- Evaluation"(自动分析)软件对热转变 进行单独评估。只需点击一下就可完成操作,用户还可以自行对评估数据进行调 整和整理提炼。该方法符合ASTM和ISO标 准,先评估主要作用,然后评估副作用。
与传统软件不同,该系统无需操作员 具有资深的专业知识,就可以解读数据,创建一个不依赖用户的先进辅助方案。另一个创新是,设计了一个软件模块,称为 "Identfy",可以将DSC曲线(玻璃化转变 温度、吸热峰和放热峰等)获得的聚合物样品热性能与测量库数据进行比较[4-6]。 该软件模块具有两大优点,特别适用于质量控制:首先,数据库可以通过热特性来识别未知聚合物样品,节省了文献查找时 间;其次,用户可将DSC结果添加到Netzsch 数据库中,充实综合数据库信息。
通过客观对比聚合物,该软件在产品 的出厂检验、贮存和干燥后检验或最终产 品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试验程序概述
试验用DSC样品为5种不同类型的市售 粉末涂料,任意命名为A10、B12、C8、C13 和E4,代表白色家电行业使用的普通粉末 涂料。
对于聚合物常规DSC测量,建议使用 带盖(有孔的)的铝盘作为样品坩埚。这 些铝坩埚通常为散装供货,不利于测量值 再现。因为散装时,样品盘会发生机械变 形,导致参照盘和样品盘之间热流的不均 匀。
将NetzschDSC仪配备的"Concavus" 样品盘装在一个防静电箱中供货,每箱装 96个,每次试验取用。样品盘有意制成凹 形底部,使得热接触均匀,且再现性高, 提高测量质量。试验时,将约8.5 mg粉末 涂料样品均匀地放置在一个DSC盘中,并用 一个带孔的盖盖住,进行气体交换(见表 1)。
DSC测量中,使用Netzsch DSC与 "Intracooler IC70"温控装置,温控范围 为-70~600 °C(见图1)。根据表2设定测 量方法,氮气流速为40 mL/min。设备上的 低热惯性炉有助于实现快速加热和冷却。
与传统热流型DSC系统相比,该系统 可加快采集DSC数据。这一优势用于测量 的冷却阶段,从300 °C降至0 °C的冷却速度 为50 K/min。与原来升温速率20 K/min相 比,一次测量中,三次加热的总时间降低 了近一半,不到45 min即可完成。
DSC以"智能模式"操作,其中包括 优化的用户界面,只需少量数据输入即可 开始测量。此外,采用用户自定义的方法 操作,能使自动样品转换器(ASC)的设置 简单快捷。
结果分析采用 "Tau-R"校正法,可 以最大程度减少由于样品盘和参考盘热惯 性导致测得的DSC转变被人为变宽。
采用三次加热表征性能
图2显示样品C8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 次加热升温情况,三次加热均按表2中规定 的温度程序实施。在第一次加热0~100 °C 过程中,观察到吸热熔化转变,峰值温度 为70 °C,熔融焓9.19 J/g。这相当于粉末涂 料的熔融。
结果一览
试验选用五种不同类型市售热固 型粉末涂料,展示了Netzsch DSC 214 Polyma DSC仪器的分析能力可用于质量 控制中对材料的综合表征。
对粉末涂料的热转变进行了表征, 所有的结果表明在熔融和固化行为方面 稍有差异。测量结果可推导出相关工艺 参数(如熔化温度)和施工参数(如玻 璃化转变温度)。
采用专用软件模块可轻松创建质量 控制测量库。很容易为某类粉末涂料 建立数据库,并设定一条曲线,成为自 动化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整个系统的 质量控制功能对操作员并无太多的技术 和经验要求。
根据涂料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相应固 化步骤,二次加热温度范围选择在0~300 °C。在此,最高温度可达300 °C,从DSC可 直接观察到涂料的热行为,特别是分解过 程中分解的起始温度。
第二次加热过程中,观察到未固化涂 料在58 °C时出现玻璃化转变。接着,在 123 °C时,检测到一个较小的熔融转变。 在173 °C时观察到样品的放热固化反应, 峰值温度为217 °C。温度达到约300 °C最高 时,未发现DSC基线有偏离,说明没有发 生分解反应。
为检测与二次加热曲线比较,有无 出现不可逆变化,并确认样品完全固化, 对样品进行了第三次加热,温度范围为 0~300 °C。此时,位于76 °C拐点温度处 出现玻璃化转变,说明玻璃化温度已明显 偏移到了比第二次加热时更高的温度。这 是由固化反应造成的,因为涂料材料中发 生了大量的交联,使得玻璃化转变温度升 高。
在123 °C,也检测到二次加热过程中就 已观察到的可逆熔融峰。这可能是由于粉 末涂料中某种助剂熔融造成,比如蜡助剂 组分,它是用于改善固化样品的抗冲击性 和加工性能。
首次加热时呈现熔融特性
图3 涂料类型A10、B12、C8、C13和E4的初次加热曲线(用预先装好的软件对这些曲线进行评估,显示了峰值温度和峰面积;为清晰起见,将曲线进行任意叠合)
图4 样品的第二次(顶部,实线)和第三次加热曲线(底部,虚线)(为清晰起见,将曲线进行任意叠和)
图3显示了本研究考察的5种不同类型涂料在第一次加热时的对比情况。采用分析软件的"自动 分析"功能对所有曲线进行评估。正如在样品C8的DSC曲 线观察到的那样,所有涂料显示了明显的熔融峰,峰值温 度按样品B12到C8顺序逐渐升高。
计算出的热焓值各不相同,在约7.5%的标准偏差内, 远高于称取样品质量的不确定值(见表1)。因此,可确定 各样品的熔融热焓值,虽然较小但差异显著。表3汇总了所 有测量结果。此外,还发现对于所有类型的粉末涂料,熔 化转变在加热阶段结束前都已完成。因此,对于涂料施工 的第一步来说100 °C足以实现粉末涂料的均匀熔化。
第二次加热和第三次加热对固化特性进行比较
图4汇总了所有试验样品第二次加热和第三次加热的 DSC结果,温度范围0~300 °C,采用自动化评估程序。在 第一次加热粉末熔化后,所有样品在51 °C和58 °C之间发现 玻璃化转变。不同类型涂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顺序与第 一次加热曲线(见图3)中熔融转变的顺序相对应。从约 110~130 °C开始,观察到样品A10、C8和C13出现放热固化 反应。样品C8和C13的固化非常相似。而A10的固化峰值则 偏移到低20 K的温度处。B12和E4样品未发现有明显固化放 热焓。
可以推测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用的粉末涂料固化反应的 固化速率通常较低。以下事实可以印证:首先,在温度范 围超过100 K时,所有样品均呈现出非常宽的固化峰分布。 其次,不能排除因缩聚反应而产生很弱的额外吸热效应。 这些情况反过来会抵消固化放热焓,使得DSC曲线趋于平 缓。在第三次加热过程中(见图4,底部),在65~76 °C 内,所有涂料样品都出现玻璃化转变,而且所有玻璃化转 变温度均比第二次加热时看到的高。其中样品A10的偏移 最大,达到20 °C。这一现象清楚表明所有样品均发生了交 联反应,但样品B12和E4并未出现明显的固化峰。
此外,第三次加热中未发现额外的放热固化峰,因 此可以认为在第二次加热至300 °C后所有样品都已完全固 化。与样品C8呈现的情况一样,在对所有涂料进行高达 300 °C的加热处理后,第二次加热或第三次加热中均未发 现明显的分解。
通过评估未知样品,进一步测试DSC系统
下一步,从C8粉末涂料类型中选择一个未知样品,来证明DSC软件的质量控制功能:为了验证"识别"功能, 根据图2中所示的第一次加热曲线建立了测试库("DSC粉 末涂料")。
因此,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曲线上进行标示,并 加载到新创建的资料库中。
图5为未知样品的第一次加热曲线,测量条件同表2。为 了进行分析,从已有的资料库清单中选择了新建数据库。左 栏为样品分配,顶部输入"样品C8_第一次加热"。
通过曲线比较,得出未知样品与测试样品 的相似度为99.59%,表明同为C8涂料。同 时,根据相似性的递减顺序,将其他选项 列在下方。根据曲线的整体形状和所有经 评估得到的参数,计算出相似度[4]。这样,该算法可在数秒钟内就可将测量曲线 与几百个数据库条目进行比较。
在下一步中(此处未显示),该用 程序来建立一个全自动曲线识别标准,用 来评估进货样品是否合格。建立多个等级 [4],以便对进货样品进行评估,评估结果 为"合格"或"不合格"。该算法可对新 测定的粉末涂料样品DSC曲线自动进行评 估,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
参考文献
[1] DIN EN ISO 11357: Plastics –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www. beuth.de, 2010.
[2] Hemminger W. F., Cammenga H. K., Methoden der Thermischen Analyse, Springer, Heidelberg, 1989.
[3] Ehrenstein G. W., Riedel G., Trawiel P., Thermal Analysis of Plastics: Theory and Practice, Hanser Gardner Publications, 2004.
[4] Schindler A., Identify – How this New DSC Curve Recognition System Simplifies Polymer Characterization, White Paper, Netzsch-Gerätebau GmbH, 2013.
[5] Moukhina E., Schindler A., Automatic Evalu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SC curves, presentation dur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in Industry, Berlin, 2014.
[6] Füglein E., Kaisersberger 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databases in thermal analysis, Jnl. Therm. Anal. Calorim., 2015, Vol. 120, pp 23-31.
往期推荐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4第3期
专题:颜料和填料 丙烯酸乳胶可持续发展的替代品 市场报告:填料和颜料市场 含纳米二氧化钛的涂料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4第1/2期
专题:防护涂料 生物基直接替代解决方案 当前研发情况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年度调查:2023年回顾和2024年展望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12期
专题:粉末涂料 胶体二氧化硅在镀锌钢水性PUD涂料中的应用 改善乳胶膜质量和涂料性能 具有生态效益的涂料性能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11期
专题:功能涂料 环氧涂料:用于低排放地坪的固化剂 防涂鸦聚氨酯应用的有机硅助剂 市场报告:性能高,销量大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10期
专题:树脂和助剂 技术论文:弃用包装涂料中的聚四氟乙烯组分 锌片可以作为锌粉的可持续发展替代品 市场报告:涂料助剂市场逐趋稳定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9期
专题:水性涂料 纳米纤维素:有潜力的生物基材料 高性价比的绿色纳米纤维素 市场报告:水性涂料的紫外线防护性能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7/8期
专题:生物基涂料 为涂料配方设计师合成一种新型固化剂 将光引发剂接枝到丙烯酸酯上 市场报告:生物基涂料市场正处于拐点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6期
专题:木器涂料 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型 提高表面耐久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市场报告:工业木器涂料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