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异氰酸酯的交联]快速、安全兼具柔韧性
新型PU 化学技术能实现快速固化,延长使用期。
John Argyropoulos,Nahrain Kamber,Paul Popa,David Pierce,Yanxiang Li,Paul Foley,Gary Spilman,Jeff Anderson
传统双组分室温固化聚氨酯必须要平衡固化速度和使用期。 一种新型不含异氰酸酯的聚氨酯固化化学方法有效地将使用期与 固化速度之间的关联性减弱,最终产品具有极佳的耐化学性、附 着力、机械性能和耐候性。
聚氨酯在工业涂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当使用脂肪族多异 氰酸酯合成的聚氨酯具有极佳的机械力学性能、耐化学性和 耐候性,室温条件下的固化速度适宜[1]。尽管如此,由于异氰酸 酯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涂料行业仍然试图找 到一条替代异氰酸酯的不含异氰酸酯的技术路线,同时保留聚氨 酯性能[2]。
结果一览
双组分聚氨酯具有极佳的耐候性、韧性和耐化学性,因此广泛用 于各类工业应用领域。然而,当配制室温固化涂料体系时,通常必须 平衡好固化速度与使用期。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聚氨基甲酸酯与聚醛反应制备双组分室温固 化的不含异氰酸酯聚氨酯涂料技术,并介绍了该产品的化学原理和 性能。
该产品优点之一是配制的配方不仅能快速干燥和快速提升硬度, 而且还可以延长使用期。
对施工者而言,以上性能意味服务更迅速、生产效率更高、原材 料浪费更少。
其他优点还包括优异的耐化学性、附着力、机械性能和耐候性。
异氰酸酯也会与水发生不可逆的副反应,这使潮湿环境下施工问 题重重。有时,需要用现有的异氰酸酯化学方法实现快速干燥和硬度 的增长。而通常采用异氰酸酯化学技术来加快干燥时间的方法,会使 配方的使用期变短[3]。本文介绍一种新型不含异氰酸酯的化学技术, 用酸作为催化剂,通过聚醛与氨基甲酸酯功能聚合物发生反应,在室 温条件下制备聚氨酯涂料[4]。
通常,使用伯醇作为助溶剂来延长使用期。新型交联化学技术具 有极少有的宝贵特性,即能将配方使用期与涂料干燥时间和硬度增长 之间的关联性减弱。
因此,新型产品可以实现室温下快速固化,同时避免传统双 组分聚氨酯体系使用期较短的问题。此外,该技术还不会出现交 联剂与水发生不可逆反应的困扰。所以,该配方可在室温条件下 进行涂装,各种性能会快速增长,最终涂料具有极佳的机械力学 性能、耐化学性和耐候性。
试验涂料的制备工艺总结
除非另有说明,本研究中使用的原材料均为市售产品。采用 上述介绍的工艺,制备1,3-环己烷二羧基乙醛和1,4-环己烷二羧基 乙(CHDA)的混合物[5]。CHDA的当量为79.5。按照氨甲酰化工 艺(图1),用相应的多元醇配制了4种聚氨基甲酸酯,它们的物 理性能归纳在表1中。表2中汇总了采用不含异氰酸酯的PU技术制 备的汽车修补底漆和中涂配方。底漆和中涂配方中颜料体积浓度 (PVC)为25。此外,还用聚氨基甲酸酯4、分散剂、甲苯、甲乙 酮(MEK)和4种颜料配制了一种研磨料。
一旦研磨料的赫格曼细度达到5.5或更高,则添加剩余的溶 剂、乙醇和二丙酮醇进行调漆。涂装前,在底漆中加入1,3/1,4-环 己烷二羧基乙醛(CHDA)和二壬基萘二磺酸(DNNDSA)。
采用的测试设备和程序
根据ASTM D4366进行摆杆硬度测试,根据ASTM D3363-05进 行铅笔硬度测试。以Berkovich四棱锥体为硬度计压头,采用自动 "Fisherscope HM2000 Xyp" 进行马氏(Martens)硬度测量。 根据ASTM D3359-09,进行划格法附着力测量和评级(0B~5B范 围,5B表示最佳附着力)。根据ASTM D7091-05测定涂膜厚度。用 半自动MEK擦拭仪(DJH Designs公司)测定MEK双向擦拭次数。 根据ASTM D2794-93,用Gardner冲击强度仪测定冲击强度。通过 锥轴弯曲测试,考察涂料锥轴弯曲性能,观察涂层在直径0.5英寸 (1.25 cm)的锥轴处是通过还是通不过。
用Byk"micro-TRI-gloss"光泽计测量光泽。用Brookfield" DV-III"黏度计测量试样黏度。用"QUV-A"灯,对涂 覆涂料的铝板进行加速老化测试,一个循环周期包括在60 °C 下进行8 h的光照,再在50 °C下进行4 h冷凝。在80 °C下,在 Bruker"Avance 400MHz"(频率为1 Hz)NMR波谱仪上进行碳13 NMR测试,NMR核磁共振仪配备一个10 mm双C/H冷冻探针(无样 品旋转)。
新型化学技术可采用标准多元醇
新型无异氰酸酯化学技术是在酸催化剂存在下,使聚醛与氨 基甲酸酯功能聚合物进行反应。聚氨基甲酸酯可采用各种多元醇 制备而成,如丙烯酸树脂和醇酸树脂。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采用 多元醇,而多元醇又是聚氨酯行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在高温下, 用催化剂使多元醇与脲(碳酰胺)发生转氨甲酰化反应,将多元 醇转化为相应的聚氨基甲酸酯(见图1)。
此技术的交联剂为脂环族聚醛。建议使用选的聚醛为1,3-环己 烷二羧基乙醛和1,4-环己烷二羧基乙醛的混合物(参见图2)。聚 醛交联剂室温下为低黏度的清澈液体。
与醇类的可逆反应可延长使用期
该交联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将使用期与固化速度相关联的 程度减弱。为了证明该功能,制备了3种清漆,这3种配方的唯一 不同之处在于溶剂组成不同(配方中是否使用醇或醇类溶剂的类 型)。在3种配方中,使用了聚氨基甲酸酯1和CHDA,其中,氨基 甲酸酯与醛的当量比为1∶1。图3A显示3种配方的黏度随着时间的 增长情况。在无醇类溶剂的条件下,黏度快速增加,而在加入5% (配方量的质量百分数)的甲醇或乙醇后,黏度增长明显受到抑 制,从而将配方的有效使用期从几分钟延长至几天。相反,固化 速率未受到影响,见图3B,图3B表明在有或无醇类的情况下涂膜 硬度随时间的增长趋势相同。
众所周知,醇类与醛类反应生成缩醛,通过醇对醛交联剂 的封闭作用,抑制交联反应。在施工后,挥发性醇从涂料中挥发 出,导致聚氨基甲酸酯与CHDA发生快速交联反应。
研究了反应平衡
为了解基本的交联化学机理,采用13 C-NMR表征进行模型研 究,以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类型。图4归纳了在平衡状态下生 成的产物,其中在二甲基亚砜溶剂(DMSO-d6)中的三氟乙酸催 化剂的作用下,氨基甲酸苄酯、乙醇、环己烷羧酸(CHCA)(当 量比为2∶2∶1)会发生反应。
60 °C下,经过48 h,醛(CHCA)的转化率超过了90%。该 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A和B)、醚(D和E)以及氨基甲酸酯醚 (C),其中A和C为主要产物。醇类组分对生成产物的类型起着重 要作用。
对涂料配方设计来说,醇类的加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元 醇的氨甲酰化反应不能达到100%,涂料用聚氨基甲酸酯原材料中 一直存在氨基甲酸酯和羟基官能团。此外,涂料配方中加入醇, 还有助于延长使用期。
基础研究表明,1,3-环己烷二羧基乙醛和1,4-环己烷二羧基乙醛(CHDA)混合物可作为聚氨基甲酸酯的有效交联剂,有 助于提高涂料性能。
初步测试显示涂料性能优异
为阐明涂料性能,用聚氨基甲酸酯2和3(玻璃化转化温度 分别为4 °C和23 °C)制备了清漆和色漆。氨基甲酸酯与醛的当 量比为1∶1,对甲苯磺酸(PTSA)作为酸催化剂。
配制固体分60%的涂料(醋酸正丁酯与乙醇(作为溶剂) 的质量比为3∶1),用涂漆棒将涂料涂覆在经磷化处理过的钢 板表面。室温固化7 d后,对性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涂料 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柔韧性,且硬度和柔韧性随聚氨基甲酸酯T g (参见表3)的变化而变化。产品耐溶剂性极佳,这证明在室 温下实现了充分的交联。
与市售异氰酸酯交联剂相比, 使用聚氨基甲酸酯2 (PVC=10)制备的涂料耐加速老化性更好。使用聚氨基甲酸酯 制备的涂料(使用或未使用受阻胺光稳定剂)的保光性(图 5A)和保色性(图5B)优于或相当于使用异氰酸酯对照物制 备的涂料,这表明新型交联技术可使涂料具有极佳的耐候性。
底漆和中涂快干,可以提前打磨
该项新技术还能为汽车修补涂料领域提供极佳的涂料。特 别应指出的是,快速固化和使用期长给底漆和中涂带来了涂装 优势。底漆和中涂干燥时间缩短,将大大缩短修补涂料施工的 周转时间,进而提高生产率[6]。将冷轧钢板用80号的粗砂纸 进行打磨处理,涂覆两道醇酸氨基甲酸酯的底漆和中涂,配方 见表2,涂装后闪蒸10 min。干燥过程中,将涂装好的钢板放 置在恒温恒湿箱(温度设置在23 °C,相对湿度50%)中。使用 氨基甲酸酯制备的底漆打磨前所需时间更短(40 min),市售 异氰酸酯的PU底漆打磨前则需180 min。打磨性是用320号砂纸 手工打磨涂层不粘砂纸(即:砂纸上的任何残留物料可轻松抖 落或碰落掉)所需的时间来确定。
物理性能良好,且使用期长
无异氰酸酯的PU底漆和中涂的耐溶剂性和划格法附着力 极佳。24 h后,底漆的MEK双向擦拭次数超过100,7 h后超过 200。采用改性附着力试验方法ASTM 3359(带3mm刀片), 对单独底漆以及配套体系(底漆+市售黑色底色漆+清漆)进行 划格法附着力测试。24 h后,单独底漆及配套体系(底漆+底 色漆+清漆)的试板测得的划格法附着力均良好(4B~5B,即 涂膜剥落小于5%)。
这种无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将使用期 与固化速度和涂料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减弱。制备一种底漆,然 后在1 h内进行喷涂,经打磨后在室温下放置24 h,以确定使用 期对固化速度和涂料性能的影响。所有涂料干燥40 min后都表 现出良好的打磨性,这说明将产品放置24 h不会影响快速打磨 性。此外,涂料耐MEK擦拭和附着力表现相似。
性能优异,同时具有灵活的施工性
目前,已开发一种新型室温固化双组分不含异氰酸酯的聚氨 酯涂料技术。采用13C-NMR表征分析,对氨基甲酸酯添加到醛组 分中,生成氨酯甲酸酯结构的基础化学机理进行了阐明。该技术 优点在于能将使用期与固化速度的关联程度减弱,使制备的涂料 能快速投入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加速老化试验表明,涂料性能 优异,耐候性极佳。
致谢
作者特别感谢Marty Beebe、Chloe Lu和Daryoosh Beigzadeh提 供了树脂的合成和表征分析,Yiyong He进行13C-NMR表征分析, Rebecca Ortiz编制了配方指南,Deb Bhattacharjee对化学技术提供 了诸多贡献, Stephanie Hughes、Ben Schaefer和Jessica Kaake对 涂料进行了制备和评估。
参考文献
[1] Shaffer M. et al., Two-component polyurethane coatings: high performance crosslinkers meet the needs of demanding applications, JCT Coatings Tech, 2009, pp 50-55.
[2] Musk A. W., Peters J. M., Wegman D. H.,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1988, Vol. 13, No. 3, pp 331-349.
[3] Takas T. P., 100 % solids aliphatic polyurea coatings for directto- metal applications, JCT Coatings Tech, 2004, pp 40-45.
[4] Anderson J. R. et al., Ambient Temperature Curable Isocyanate Free Compositions for Preparing Crosslinked Polyurethanes, US Pat. 8,653,174, Feb. 2014.
[5] Argyropoulos J. N. et al., Metal-Ligand Complex Catalyzed Processes, US Pat. 6,252,121, June 2001.
[6] Wall C. A., Richards B. M., Bradlee C.,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UV-curing technology, RadTech Report, March/April 2004.
- 相关文章
- 最新报道
往期推荐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2第5期
专题:腐蚀保护 细观防护涂料市场 天然矿物料增强美感 用于水性体系的缓蚀剂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2第4期
专题:汽车涂料 快速电化学评估石墨烯的益处 增滑涂料的可持续发展特征 市场报告:回到原先坚实的基础?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2第3期
专题:颜料和填料 大粒径研磨珠的作用不同 将预研磨和在线分散装置结合起来 提高可再生组分含量和性能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2第2期
专题:聚氨酯涂料 聚氨酯涂料和胶黏剂的数字化应用 双组分PU面漆用水性丙烯酸多元醇 工艺集成设备的清洗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2第1期
专题:建筑涂料 领先的公司评估2021年的情况 市场报告:DIY和水性涂料 新助剂可对干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作出响应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1第12期
专题:粉末涂料 碳纳米助剂 市场报告:推动粉末涂料的增长 粉末涂料使用矿物的一些方案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1第11期
专题:功能涂料 欧洲涂料会议获奖论文 市场报告:抗菌剂 红外反射颜料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1第10期
专题:水性涂料 新冠影响与全球涂料行业 对水性涂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湿遮盖力和涂料干燥性能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