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也可提供各种功能——功能涂料概述
Dr. Jamil Baghdachi
涂料除了对底材起保护和装饰作用外,还可以具有很多功 能。功能涂料能使表面具有多种附加的智能化效果,并使表面增 值。本文概述了几类主要功能涂料的基本物理和/或化学过程。 传统上,涂料的主要功能是对底材进行防护和装饰。最近,随 着研发和产业化的进展,出现了兼具传统防护、装饰和新功 能的涂料。这类涂料通常称为功能涂料。用于建筑的热致变色的 节能涂料以及用于眼镜的增透射涂料已面市近20年。这类涂料通常具有较大附加值。总的来说,这类涂料在3个不同的区域发挥作 用:涂层与空气的界面、涂层内部以及涂层与底材的界面。尽管 功能涂料种类繁多,但一些已产业化并得到认可的功能涂料主要 有:防污涂料、抗菌涂料、变色涂料、导电涂料、易清洁涂料、 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涂料、自修复涂料和超疏水涂料等。
功能涂料的科学与技术
所有涂料都具有一定的表面性能,常见的性能有附着力、防 腐蚀性、抗刮伤性、光泽、疏水性、抗菌性等,这些都属于表面 性能,而不是涂料的整体性能。涂料整体性能包括内聚力强度、 低透气性、低透水性及常规耐久性。
从广义上说,所有传统涂料都是功能性涂料,只是其功能仅 限于或固定于某种特定的性能。因此,功能涂料或多功能涂料的 许多构成理念和配方原理与普通涂料无异。因此,功能涂料除了 必须具有与传统涂料相似的基本性能,使用类似的组分以外,还 要加入一些特殊原料。
总的来说,功能涂料(无论是表面功能还是整体功能)的独 特性能主要源自于以下3类材料:特殊设计的响应性聚合物;响 应性助剂、稀释剂或溶剂;响应性颜料。选材通常是涂料配制环 节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直接将响应性成分添加到常规涂料配方 中,并不能制成功能涂料。功能涂料总体可分为两类具有明显不 同功能的涂料:第一类是具有内在功能的涂料,例如,超疏水型涂料、抗菌涂料、防污涂料、抗反射雷达波吸收涂料、自分层涂 料或导电涂料。第二类涂料是非固有的,即刺激响应性涂料,需 要通过特定的外部或者内部触发机制,涂料才具有功能。这类涂 料包括热变色涂料、变色涂料、触敏涂料、防腐防爆涂料、自修 复涂料以及形状记忆涂料等。
抗菌涂料
涂料可通过以下3 种机制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1)涂料可 抵抗细菌的附着;(2)涂料可释放出杀菌剂,杀灭细菌;(3)可 杀死接触涂料的细菌。一种涂料还可兼具两种或多种以上的抗菌 机制[1-2]。
为抑制细菌附着,涂料表面必须具有疏水性。为此,涂料中 应含有极低表面能的含氟聚合物和有机硅化合物,进而使得该类 涂层表面不会有液态水的聚集,从而不会有细菌繁殖。涂料配方 中还可使用多种杀菌剂和防霉剂,例如,小分子抗生素、季盐、 氯胺或三嗪。然而,如果此类化合物不能接枝在主体树脂的主链 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渗出,将大大缩短涂料的使用寿命。聚合 物杀菌剂中含有活性官能基团(如季胺)、各类喹诺酮羧酸衍生物 (如诺氟沙星)或各类卤胺化合物。这类聚合物可分类为"杀菌剂 释放型"或"非接触杀菌型"。释放型杀菌剂已有市售[3-5]。同时, 无机化合物(如氧化锌、二氧化钛和银化合物)可分散在普通聚 合物中,实现抗菌涂料的"接触杀菌"功能[6-8]。
超疏水、自清洁、易清洁和防结冰涂料
一般来说,超疏水表面可通过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实现:采 用低表面能材料的纹理结构法或配方设计法(图1)。纹理结构表 面既可以是纳米结构、微米结构,也可以是分层结构。Ming等[9]已 经制备分层结构的纳米粒子,然后排列在环氧基料中,形成一种 两种尺寸结构的表面。在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进一步对表面进行 改性后,就可使表面形成超疏水性,接触角可高达165°就是明显的 证明。还可以采用电化学聚合技术,使含氟疏水基团或烃类基团 接到单体上,从而得到超疏水膜。Yan等[10]开发出一种导电表面上 的超疏水聚吡咯膜。仅需调整电化学电位,就可使润湿性在超疏 水和超亲水之间实现转换。也可将特殊含氟聚合物、有机硅化合 物或其化合物,或是它们的组合体加入到标准涂料配方中,配制 出超疏水涂料。
自分层涂料
自分层涂料具有潜在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在干燥或固化时, 该涂料就会出现相分离,成为两层具有不同树脂和颜料浓度的涂 层,无须进行两层涂料的涂装。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普通溶剂或混 合溶剂中混入不相混溶的原料,生成均匀、热力学稳定的液体组 分。为实现分层,在底材涂装期间,或涂装之后,通过普通溶剂 的挥发或聚合物之间的反应(使用潜固化剂和高温作用),产生 基料组合体之间的相分离。
结果一览
涂料除了主要对基材起防护和装饰功能外,还可具有其他 功能。
功能涂料分为两类:具有内在功能的涂料和非固有功能(外 部触发响应机理)的涂料。
对抗菌涂料、超疏水涂料、自分层涂料、光致变色涂料、自 修复涂料和热致变色涂料的基本物理和/ 或化学机理进行了详 细介绍。
理论上,在含有各种必要组分的涂料中,有种作用力(单独 或共同作用)可实现分层:溶剂/水的挥发、表面张力梯度、基 材润湿力和动力学控制的反应。不相容的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 可以两种不同的速率和时间,发生交联。例如,环氧树脂与硫醇 交联剂的反应,以及聚酯/丙烯酸树脂与异氰酸酯化合物或三聚 氰胺甲醛固化剂的典型反应(图2)。
因此,同热塑性体系一样,可以从低表面能材料中选择一种 聚合物,如氟改性丙烯酸/聚酯/乙烯基醚多元醇,另一种聚合 物从高表面能材料中选取,如环氧树脂或丙烯酸树脂。Baghdachi 等[11-14]已经研究和制备了聚氨酯自分层涂料样品,该涂料经一次 涂装即可出现相分离为色漆和清漆(图3)。
光致变色涂料
最知名、最早的外在光致变色(刺激响应)商品材料为眼镜 的"变色"镜片。这类镜片采用玻璃或聚碳酸酯制成,含光致变 色材料,即对光线产生响应的卤化银分子。这种材料对于没有大 量紫外线成分的可见光(这种情况在人工照明中较为常见)是透 明的。但是当暴露在紫外线(UV)(如直接曝露在阳光)下时, 银化合物分子会发生化学变化,使其分子的形状发生改变,并吸 收大量可见光,因此变暗。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一旦镜片远 离较强的紫外线光源,银化合物会恢复到透明状态。塑料光敏镜 片和涂料常采用有机光敏分子,如口恶嗪和萘并吡喃,可以实现可 逆的变暗效果。
自修复涂料
人工材料的耐久性通常由于缺乏内在的"自修复"机制而受 限。聚合物的使用寿命有限,其内在性能年久会出现退化[15]。传 统上保持聚合物和涂料原有性能的方法是在涂料配方中添加某些 助剂,降低因环境因素和自然疲劳引起的影响。然而,随着时间 推移,在不利的使用环境条件下,助剂也会变得不稳定,会出现 反应或与其他涂料成分发生相互作用、流失或耗尽[16]。
自修复聚合物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直到1993年Dry 提出了自修复聚合物复合材料,后来White在2001年发表了被大量 引用的的文章,才引起了世界对该类材料的关注。自此以后,采 用有机和无机材料的自修复理念已应用在复合材料、塑料、混凝 土、黏合剂和人造皮肤中[17-21]。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实现可反 复、无限地修复受损涂料的自修复机理。
然而,可以设计和配制出能够减少受损程度的涂料,延长涂 料使用寿命。通常可采用两种主要的方法制备自修复涂料:一种 是通过聚合物流动、排列、重新排列和键的生成/断裂实现自修 复;另一种是通过响应性助剂材料实现自修复。这两种方法都需 要特定的触发机制。2002年,通过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实现聚合 物链(具有多呋喃和多马来酰亚胺官能团)的环加成作用,提出 了复合材料中的加热可逆交联方法[22]。最近,也出现了采用环氧 化合物对复合材料进行热修复的例证[23]。Esteves等[24]研发出一 种聚氨酯聚酯,利用能量的差异作为原动力修复表面的损伤。
Sijbesma等[25]研究了非共价键的形成,其中,基于四重氢 键和半脲基嘧啶酮的超分子网络会对局部应力作出响应,重新排 列,修复表面损伤。在某些涂料配方中,也可添加含有各种修复 剂的胶囊式响应助剂。受到触发时,这种材料可以释放出修复 剂,与涂料组分、水或夹带的气体发生反应,或者发生固化,从 而达到修复损伤的目的。Baghdachi等[16]开发和讨论了自修复聚 氨酯涂料的配方和性能,该涂料可通过气候因素触发,如极高的 湿度、热量和环境光)。图4为含修复剂微胶囊的示意图。
热变色涂料
根据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设计反射涂料和太阳辐射吸收 涂料,从而改变其光学性能。能控制表面温度的材料的主要性能 是它的太阳能反射率和红外线辐射率。反射率和/或辐射率的值 越大,表面温度越低。这种性能可通过热变色作用机理来进行说 明和分析。
热变色是指有机或无机物质因温度变化(如加热或冷却)而 改变颜色或光谱特性的性能。在内在可逆有机热变色体系中,如 果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它就会从较暗的颜色变为较浅的颜色。通 过颜料分子结构的热可逆性转变(可见到颜色的光谱变化),实 现上述颜色变化。当温度下降到变色点以下时,体系又恢复至热 稳定状态[26]。
热变色涂料由非红外光吸收聚合物(普通聚合物)、常用涂 料助剂、溶剂/水和热变色颜料构成。两种常见的热变色颜料是 液晶类染料和隐色染料(图5)。热变色染料是用隐色染料与其 他合适的化学品的混合制成,其颜色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在无 色和有色之间变化。染料很少直接涂覆在材料上,通常制成微胶 囊,将染料混合物封装在胶囊内部。液晶常用于精密度要求高的 场合,它的响应温度十分精确,但其颜色范围受到工作原理的限 制。隐色染料的颜色范围则更加广泛,但其响应温度的精确度不 高。
参考文献
[1] Herrera M., Carrion P., et al.. Microbios, 2001, p 104.
[2] Cho D.L ., et al.,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1, Vol. 11(2), pp 193-198.
[3] Kenawy E., Abdel-Hay F., El-Magd A ., Mahmoud Y.. Reactive & Functional Polymers, 2006, Vol. 66, pp 419–429.
[4] Dizman B., Elasri M., Mathias L.. Biomacromolecules, 2005, Vol. 6, pp 514-520.
[5] Kovacic P., Lowery M.K..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69, Vol. 34, pp 911-917.
[6] Zhang X., Su H., Zhao Y., Tan T.,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 2008, Vol. 199, pp 123-129.
[7] Droval D., Aranberri I., Bilbao A ., Germán L., Verelst M., Dexpert-Ghys J., E-Polymers, 2008.
往期推荐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4第3期
专题:颜料和填料 丙烯酸乳胶可持续发展的替代品 市场报告:填料和颜料市场 含纳米二氧化钛的涂料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4第1/2期
专题:防护涂料 生物基直接替代解决方案 当前研发情况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年度调查:2023年回顾和2024年展望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12期
专题:粉末涂料 胶体二氧化硅在镀锌钢水性PUD涂料中的应用 改善乳胶膜质量和涂料性能 具有生态效益的涂料性能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11期
专题:功能涂料 环氧涂料:用于低排放地坪的固化剂 防涂鸦聚氨酯应用的有机硅助剂 市场报告:性能高,销量大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10期
专题:树脂和助剂 技术论文:弃用包装涂料中的聚四氟乙烯组分 锌片可以作为锌粉的可持续发展替代品 市场报告:涂料助剂市场逐趋稳定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9期
专题:水性涂料 纳米纤维素:有潜力的生物基材料 高性价比的绿色纳米纤维素 市场报告:水性涂料的紫外线防护性能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7/8期
专题:生物基涂料 为涂料配方设计师合成一种新型固化剂 将光引发剂接枝到丙烯酸酯上 市场报告:生物基涂料市场正处于拐点
-
《欧洲涂料杂志》(中文版)2023第6期
专题:木器涂料 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型 提高表面耐久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市场报告:工业木器涂料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