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服务新优势 应对工业新常态<br>——国家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日期:2016-03-29     来源: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作者:魏建生    浏览:1015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濮阳市西北部,1992年9月成立,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化工产业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精细化工产业示范基地等,是濮阳市“以工兴市”战略的重要基地。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濮阳市西北部,1992年9月成立,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化工产业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精细化工产业示范基地等,是濮阳市“以工兴市”战略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企业的新模式,通过构建全方位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式,完善平台运行机制,着力打造工业发展的新优势,促进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我们积极探索“三大模式”(政府支撑模式、共享共建模式和企业自建模式),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公共服务平台5个,在建公共服务平台3个,谋划公共服务平台4个。可以说,随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为区内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乃至全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或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建成平台运行良好

  1、行政服务平台。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服务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做好权利的“减法”和服务的“加法”,不断提升环境软实力,以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全区行政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和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该平台于2015年5月21日正式运行,入驻发改、住建、规划、国土等12个部门,编制企业服务总流程图1个,公开公示审批流程图25个,优化审批程序11项,压缩审批时限303个工作日,累计接待企业800余人次,办理领办审批事项262项,实现了涉企审批“一站通”,大幅提高了服务企业的效率。

  2、应急救援服务平台。利用国家循环化改造资金建设安全环保实时监控中心,并以此为依托构建全区应急救援服务平台,实现对区内重点企业、重要设施(装置区、罐区、装卸区、排污装置)的全覆盖实时监控,初步实现了有效预防事故、紧急处理事故、降低事故危害的目标。该平台于2014年7月建设、201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由区安监局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对全区重点企业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管理。目前,共发现安全隐患30余处,均已责令企业整改完毕,确保了园区无安全事故发生。

  3、电子商务营销服务平台。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坚持早谋划、快行动、高标准,率先启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并以电商产业园为依托,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中国网库、大芝麻、上海爱网特、世界工厂网等25家知名电商企业入驻,鼓励区内企业与入驻电商合作,引导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宽进货渠道,改变传统销售方式,开展全方位合作,构建电子商务营销服务平台。世界工厂网、中国网库推出多项针对区内化工企业的电商服务,已与鹏鑫化工、联众兴业、迈奇化学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同时,我们还以电子商务营销服务平台为依托,筹建物流集散中心,对产品和原料实行统一配送,降低企业的购销成本,从而实现双方、多方共赢发展。

  4、人才培养培训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区内的各种社会资源,促使大学、培训机构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形成开放、多元、功能完善的人才培养培训服务平台。一是依托职业技术学院、中原大化人力资源部(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先进单位,被人力资源部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针对化工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育培养力度,为化工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二是依托管委会门户网站,推进人才服务网络连接,做好人才招聘与求职信息服务工作,为区内外人才提供统一的、无差别的人才咨询和服务。三是依托上级部门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类针对企业的培训会,不断拓宽企业家和专业人员的眼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5、融资服务平台。由我区财政注入资金1000万元,并吸纳部分企业注入资金,设立助保贷和过桥资金两个资金池,为企业办理银行贷款及还款业务提供保证和保护。并以助保贷和过桥资金两个资金池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构建全区融资服务平台,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二)在建平台推进顺利

  1、物料配送服务平台。利用国家循环化改造资金,在对区内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设化工园区公共管廊项目和中水回用系统,并以此为依托,构建全区物料配送服务平台。平台建成运营后,可满足现有企业和新建项目之间气、液体原料的配送需求,提升区内企业的集聚度和关联度,实现企业和项目间的物料闭路循环。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企业不必要的包装、运输费用,而且可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目前,部分公共管廊已投入使用,沿线企业已接受服务,不仅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还缓解了园区的安全和环保压力。

  2、危废处理服务平台。利用国家循环化改造资金建设危废处置中心,并以此为依托打造全区危废处理平台,成立专业危废物资运输队伍,定期收集暂时无法综合利用的危废品,进行安全处置。并帮助企业寻找危废回收和综合利用渠道,减少企业危废存放数量和运输次数,降低运输风险。目前,我区已与濮阳市远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正在办理平台前期审批手续。

  3、设备、仪表安装和保运服务平台。拟通过整合中原大化、中原乙烯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搭建园区设备、仪表安装和保运服务平台,提供安装、维修、清洗、保运等服务。该平台不仅可有效利用中原大化、中原乙烯等企业的富余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而且可以免除或减轻其它化工企业在设备、仪表保运方面的投资和运营费用,有效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谋划平台日益成熟

  1、技术支撑服务平台。拟依托国内知名大专院校(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科研院所(中科院化学所、上海有机所、上海化工院、北京石化院、化工联合会等)和区内企业已被认定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立足我区实际,紧盯企业需求,建设综合性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含中试基地),主要提供技术研发、中试、技术信息咨询、工程设计、安评环评编制等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后,可为区内企业提供从研发、中试、设计、后续跟踪服务等技术支撑。

  2、检验测试服务平台。拟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市科技孵化器、市化工所以及中原乙烯、中原大化等大型企业,借助高校和企业的仪器、设备、专业人才等优势,实现强强合作,共同搭建集检验、检测、测试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性、共享性、服务性的检验测试平台,并申报国家级的认证中心。其主要职能是对相关企业提供检验测试服务。该平台建成后,不仅可以大幅减少园区新建企业和项目在检验测试方面的投入,提高原有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检测和人员费用,而且可以实现企业原有部分数据的双重身份,即内控指标和法定数据。

  3、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营服务平台。拟依托区内的环保专业运营公司,对区内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托管,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运营模式,提高区内企业治污设施的效率。该平台建成后,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人员的优势,提高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水平,降低企业排污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企业降低运营和管理费用;三是可与中水回用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企业污水“排放-处理-利用”循环模式,有效节约水资源,减轻化工企业对区域水资源的需求压力。

  4、化工装置开车运营服务平台。为了使经营者逐步从具体的生产事务中解放出来,拟整合区内相关资源,成立专业公司,组建化工装置开车运营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化工装置的生产运行服务。该平台建成后,不仅可以把企业家从繁重的生产事务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促使新建项目的早投产、早收益。

  随着平台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平台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已逐步显现出来。一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化工园区的转型升级。如通过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集聚“政、校、研、银、园、企”的各方优势,创新产学研模式,可以实现实验室技术的快速工业化;通过物料配送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促使园区企业上下、左右之间互联互通,不仅可以形成产业链,而且可以编织成网,实现园区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二是平台建设符合国内化工园区,特别是像我们濮阳这类化工园区的实际。因为该类园区不是由一个大型企业独立成园、而是由多个市场主体共聚形成的。通过平台建设可以克服区内企业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的弊端,达到双赢、多赢和共赢,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三是平台建设可以大幅提升化工园区安全性。如通过应急救援服务平台等,可以实现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要设施(装置区、罐区、装卸区、排污装置)的全覆盖实时监控,达到有效预防事故、紧急处理事故、降低事故危害的目的。四是平台建设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大降低园区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低碳发展。如通过检验测试、化工装置开车运行、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营等服务平台建设,可以大幅减少园区企业的相应投入和运营管理费用,还可提高原有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区内企业的竞争力,促其不断做大做强。以上12个公共服务平台全部建成后,可以为来区的投资者提供“保姆式”的全方位服务。投资者只要带着想法入园,其余事项均由相应的服务平台完成,彻底颠覆了企业筹备、建设、生产和运营等环节的传统模式,最终把投资者从繁重的具体事务中彻底解放出来,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为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乐园”。

  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体会

  (一)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如有些平台在建设初期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并有配套的优惠政策,才能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并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如我区的电商产业园建设就是区财政先期投入800万元资金,并出台对入驻电商实行前2年免租金、后3-5年分档次免租金的优惠政策,才使大批国内知名电商入驻园区的。

  (二)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公共服务平台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结合,按照轻重缓急,实行梯次推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闲置和浪费。如我区正在建设的物料配送平台就是采取这种模式进行推进的。该平台概算投资1.5亿元,全长17.9公里,由东华设计院一次性设计,我们根据不同路段沿线企业的实际需求分段进行建设(先行建设了濮水路段1.3公里管廊,近期计划建设濮源路段、建设路段管廊,明年计划建设石化路段、濮水河段管廊),这样就避免了因同时施工和同时运营带来的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确保了平台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立足本地实际,突出产业特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体现产业特色(如我区是以化工产业为主导),并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科研、技术、设备、人才、基础设施等),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不断完善平台运行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发挥大型企业优势,解决平台建设的人才、技术、设备等瓶颈问题。大型企业具有雄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储备,引导他们参与平台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双赢、多赢和共赢发展,可以提高平台承载能力和建设速度。如我区谋划的设备、仪表安装、保运和检验测试等服务平台,就是立足我区化工产业,拟依托中原大化、中原乙烯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来组建的。

  三、存在问题

  (一)平台服务定位有待探索。个别平台缺乏前瞻性的理念,定位不够准确,还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更谈不上创新服务的问题。

  (二)平台与企业的互动有待深入。个别平台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不够,不能根据企业不断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深化服务,有“两张皮”的现象,利用效率还不够高。

  (三)平台建设资金短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较高,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较长,而且后期运行维护等仍需要长期投入大量资金来支撑,平台投资主体的风险较大。

  (四)平台运营人才短缺。由于观念陈旧,人才培育和培养滞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现有人员也较难获得专业的培训,导致能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技术型、服务型人才非常匮乏。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组织安排,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加强领导,建立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小组,成员应吸收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高校、科研机构负责人参与,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工作,对平台建设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协调,联合审定平台建设重大建设任务,组织跨部门、跨行业的公共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保障平台建设规范、有序开展。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我区12个公共服务平台全部建成预计共需要资金10亿元,5个建成平台和3个在建平台已投入资金2.5亿元,仍有7.5亿元的资金缺口。这笔资金仅靠我区财政投入和相关企业筹资难度较大。应尽快出台支持平台建设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办法,以降低平台建设和运营的风险,提高平台建设规模和档次,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和能力。

  (三)实现平台和企业的共赢。进一步推动企业与公共平台的交流互动,建立平台与企业的全面合作机制,促使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支持企业通过平台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平台利用率,形成以平台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推动平台建设的良性互动,实现平台和企业的共赢发展。

  (四)加强平台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的合作,依托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培训力量,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所需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高薪引进、高水平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平台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撑的人才队伍,提高平台运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