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巴斯夫欧洲公司董事会主席薄睦乐(Martin Brudermueller)博士发表了一篇名为《Three Calls for Action on our Way to Climate Neutrality》(迈向气候中和之路上的三项行动呼吁)的署名文章,向业界、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表达了他的看法。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当我收看新闻时,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这个特殊的日子所获得的关注度正在逐年提升。过去的一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这就是为什么当下人们对实现一个更好、更可持续的未来所作出的承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响亮。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修复我们的地球”完美体现了这一点。
如今,气候变化已然地成为公共议程的首要议题——即使在当下全球疫情的艰难时期,这一事实也未改变。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挑战,而我们决不能耽误时间。在实现低碳且更可持续之未来的道路上,诉诸行动远胜于空喊口号。要使气候中和成为现实,每个人都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同时,我们需要业界、政界乃至全社会作出共同努力。
化工行业涌现的创新成果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现代生活至关重要。没有创新的电池材料,就不会有电动汽车;没有现代保温材料,就无法实现节能生活;没有化学成分为材料带来坚固耐用的性能,就造不出风力涡轮机或太阳能电池板。
简而言之:没有化学工业的产品和创新,就无法实现低碳未来。
然而,化工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进行碳中和转型是化工行业面临的艰巨挑战!但是,我们没有时间抱怨。
巴斯夫正在引领这条转型之路。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研发全新的低排放生产技术和工艺,并且已经取得了技术上的巨大进步。较先前预期的进度,我们能够更快地减少排放量。这就是为什么在不久之前,巴斯夫为自己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全新气候目标:
这绝非空谈。我们早已付诸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项目,引入了各类新的技术:其一便是蒸汽裂解装置的电气化。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化石燃料气体对蒸汽裂解炉进行加热,我们避免了因加热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还在开展的项目包括零碳制氢、以生物基原材料替代化石原料用于生产等。
但是,尽管抱有开创新局面的勇气和决心,仅仅依靠我们的一己之力也是难以实现目标的。要实现变革,我们需要各方的支持。
首先,只有具备可激励这种变革的有利政策框架,新的低碳技术才能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实施转型需要投入大量资本,这需要有明确的法律和规划、新技术的资助计划以及匹配的基础设施。
以可再生能源为例。整个化工行业要实现气候中和,离不开价格具有竞争力且供应充足的可再生能源。以我们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德国路德维希港生为例,采用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新生产工艺后,预计到 2030 年,我们的耗电量将是目前的三倍。就当前情况看来,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尚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此外,鉴于德国实行的税制,目前绿色电力的价格还远远谈不上具有竞争力。这正是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积极行动予以解决的问题。他们需要将雄心壮志付诸实践,大幅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
第二点在于监管:要将气候行动落到实处,融入监管工作的细枝末节。应当运用智慧,以务实的态度始终如一地落实气候行动。最终,只有一个有竞争力的、强大的化工行业,才能行之有效地引领实现气候中和的道路。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张将投资、法规、贸易手段以及竞争政策相结合的整体路线图。我们应当建立起新的联盟,并采取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而这正好引出了我的第三项行动呼吁:
我们都需要认识到的另一个事实是:保护气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都希望我们的未来更具可持续性,因此我们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投入资金。“气候中和”将成为使产品独树一帜的特色,但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这一点在食品行业已经得到验证。例如,长期以来,含糖量一直是食品工业所采用的一项采购决策标准。这一切都始于与成分相关的透明度。而透明度也是为低碳产品打开市场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巴斯夫在全球率先向客户提供自己所有45000种销售产品碳足迹。这种透明度需要通过我们的客户传递给最终消费者。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选择购买可持续产品。
作为化工行业从业者,我们可以凭借敢于开创新局面的勇气,发挥创新实力并运用新技术来引领前进之路。政策制定者需要提供有利的框架,确保这条转型之路在经济上走得通。消费者对碳中和产品的需求则将为低碳产品创造新的市场。
大家都希望修复我们的星球,不是吗?那就让我们停止高谈阔论,着手行动吧。远大目标业已明确,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