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近期重要新闻大事件回顾(二十六)

   日期:2014-11-19     来源:中国涂料    作者:CNCIA    浏览:238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比9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0月比上月增长0.52%。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分行业看,10月,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0%。

  【综合要闻】

  江苏石化业预计年收2万亿

  据江苏省发改委最新发布的信息,今年前三季度,该省石化工业基本实现平稳运行,运行规模稳定在历史高位。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环保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石油和化学工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新的增长点。预计江苏省石化产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2%;利润总额约1150亿元,同比增长约13.5%。

  世行呼吁中东北非国家改革能源补贴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关于能源补贴的报告呼吁,中东北非国家必须从现在开始削减能源补贴,否则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报告显示,中东北非地区人口占全球的5%、GDP占全球的3.3%,而其能源补贴则占全球的48%,估计超过2500亿美元。伊拉克、伊朗和阿尔及利亚等石油出口国的能源补贴也超过其GDP的10%。

  报告称,能源补贴压缩了政府对医疗、教育的开支和投资,或将威胁到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中东北非地区遭受着低增长、高失业、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能源补贴加剧了这些问题。能源补贴改革迫在眉睫。

  10月化学制造业增加值增加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比9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0月比上月增长0.52%。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分行业看,10月,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0%。

  2030年我国非石化能源占比将升至20%左右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11月12日发布。中美两国元首宣布了两国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认识到这些行动是向低碳经济转型长期努力的组成部分并考虑到全球温升目标。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双方均计划继续努力并随时间而提高力度。

  双方计划继续加强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包括在先进煤炭技术、核能、页岩气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这将有助于两国优化能源结构并减少包括产生自煤炭的排放。为进一步支持落实两国富有雄心的气候目标,双方宣布通过现有途径特别是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加强和扩大两国合作的进一步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扩大清洁能源联合研发、推进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重大示范、加强关于氢氟碳化物的合作、启动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倡议、推进绿色产品贸易以及实地示范清洁能源。

  我国甲醇供需格局或将彻底改变

  2014甲醇及新兴下游供需峰会消息,随着神达化工、阳煤恒通、江苏盛虹等甲醇制烯烃(MTO)项目的逐步投产,以及以东营港为中心的鲁北甲醇制烯烃企业的建设,巨大的甲醇需求量将促使全国甲醇供需格局生变。甲醇产销结构将在2014年末至2015年产生重大改变,甲醇过剩局面可能完全改观,甚至出现局部货源紧缺。鲁南、我国西北等地甲醇的输出功能将逐步丧失。

  目前正在建设的阳煤恒通30万吨/年MTO项目,年底前后可能投产,每年所需的90万吨甲醇依靠外购;神达化工30万吨/年MTO项目年底或投产,虽然每年60万吨左右甲醇由临近的新能凤凰提供,仅30万吨左右外买,但是也消耗掉原本属于当地传统下游的甲醇配额;江苏盛虹正在建设的80万吨/年MTO项目明年4月试车,每年所需的240万吨甲醇除进口外,也有2/3在国内采购。仅这3个MTO项目年外购甲醇量就在240万吨以上。

  鲁北地区的甲醇缺口更是巨大。据市场机构分析,整个鲁北地区目前甲醇年产能仅有100万吨,即便规划建设的甲醇项目全部实施,到2016年,整个鲁北地区的甲醇产能也不会超过150万吨,而届时鲁北地区的甲醇年需求量将超过400万吨。

  2014民营企业500强发榜化工占60席

  2014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近日发布。500强中,化工企业占60个席位,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新入榜单企业13家。分行业来看,上榜化企主要集中在化纤、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炼化、橡塑等领域。分地区来看,山东、江苏、浙江等化工大省上榜企业众多,其中江苏企业16家,浙江企业12家,山东企业16家。

  前三季度石化行业利润两年来首降

  中国石化联合会日前公布前三季度行业经济运行报告。报告显示,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偏弱。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其中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10.8%;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7%;炼油业增幅5.4%。前三季度,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947.2亿元,同比下降1.8%,为两年来的首次下降。分行业看,前三季度,油气开采业利润总额2672.7亿元,同比下降10.7%,这主要受9月份石油特别收益金转拨的影响;炼油业利润总额285亿元,增幅21%;化工行业利润总额2804.4亿元,增长5.4%,比上半年回落3.5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能源和主要化学品产量保持了平稳增长。1~9月,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2.38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2.4%;主要化学品总量增长约6.7%,比上半年增速均有所加快。投资增速进一步趋缓。1~9月,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较上年同期回落6.2个百分点。三大板块中,炼油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化工和油气开采投资减缓。需求端方面,能源需求增长放缓,主要化学品需求加快。其中,甲醇、烧碱、电石等基础化学原料消费大幅加快,合成材料稳中趋缓,化肥消费持续下降。

  报告指出,当前行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这种下行压力在四季度依然存在。一是库存快速上升,实际需求不振。二是市场出现明显波动,价格回升势头遇阻。三是宏观经济和汽车、平板玻璃、塑料制品等相关行业增长放缓,拖累了石化行业的表现。此外,行业还面临着成本持续上升、效益下滑的现实困难。企业创新能力和意愿不足,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滞后。

  10月化工价格快速下行

  生意社监测显示,10月份,国内化工市场快速下行,化工行业价格指数从月初的883点下跌至860点,一个月内下跌23个点。涨幅榜中,酸碱板块、聚氨酯板块、钾肥、氟化工板块占据主力;下跌产品中,主要包括芳烃、烯烃、烷烃、维生素等板块,在国际原油的弱势影响下,跌幅超过10%的品种较9月份增加1个。1分析人士指出,国际油价下跌和需求不振,是10月份国内化工市场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国际原油近期大幅下跌,给芳烃、烯烃以及酚酮类产品的市场运行带来成本利空。此外,国内外需求波动,造成市场运行乏力。10月份,尿素厂家主要发送前期9月出口订单,国内农业经销商采购稀少,造成利好在上旬过早消耗,中下旬形成快速下滑走势。

  聚氨酯市值有望达736亿美元

  根据美国大视野研究公司最新研究报告,2020年全球聚氨酯(PU)市值将有望达到736亿美元。家具与内饰应用主导了聚氨酯市场。

  【贸易信息】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输气超1000亿立方米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自投产以来,累计输送来自中亚地区的天然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中亚天然气管道目前已经通气投产的包括A、B、C等3条线,D线已于今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底全线完工,届时将实现每年300亿立方米的输气能力,从而使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整体输气能力达到850亿立方米,形成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网。

  【投资建设】

  大唐多伦煤化工甲醇装置主反应器国产化

  近日,大唐多伦煤化工公司甲醇装置主反应器替换工作顺利完成,实现了国内同类型装置国产化。据了解,国产甲醇装置主反应器总重330多吨,比进口设备重约50吨,进口设备价值5000多万元,国产设备在2300万元左右。目前,安装到位的主反应器催化剂已经装填完毕,13条主焊口焊接完成,人孔恢复完成,保温设施已完成80%,下一步将进入工艺测试阶段。

  【安全环保】

  杜邦所属化工厂泄漏致死4人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郊一家化学工厂11月15日发生泄漏,致使4人死亡,1人受伤。发生事故的工厂属于美国杜邦公司,位于休斯敦东部32公里处的拉波特地区。事发当地时间15日凌晨4时左右,大约两个小时后止住泄漏。据媒体报道,一个装置的阀门突然发生故障,导致里面的甲硫醇泄漏。杜邦公司说,这家化工厂储存的甲硫醇用于制作杀虫剂和杀真菌剂。

  环境保护税法草案报送国务院

  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速。据新华社报道,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财政部会同环保部、国税总局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已形成环境保护税法草案稿并报送国务院。一名参与环保税法草案讨论的专家透露,环保税法的征收主要还是取代排污费,企业的税负不会增加,开征二氧化碳税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事实上,近年出台环境税的呼声不断。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长期以来,排污费没有从法律层面落实,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目前,环境保护税法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2014年立法计划。

  发改委印发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全面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碳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生产过程等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继续减缓。支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备,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