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9:行业表现将高度分化

发表于2019/1/11 9:56:16| 来源中国涂料| 作者刘全昌

摘要:2019年低油价将向整个石油和化工产业链传导,产业链的价格体系将重构。

  2019年低油价将向整个石油和化工产业链传导,产业链的价格体系将重构。但分行业看,高度分化将是主基调:上游油气产业受到的考验和冲击最大,恐怕又要苦捱寒冬、苦练内功;高端原材料及市场补缺、替代进口的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高端化学品产业反而会受益,将迎来难得发展契机;中间的炼化、基础化工产业喜忧参半,降本增效、内部挖潜将成发展主题;作为中国替代油气能源和油头化工、探索多元化路径的重要新兴产业,现代煤化工在2018年刚刚缓过一口气,又将经受严酷市场的洗礼。

  对于全球油气行业而言,2016年是近30多年来一个比较艰难的年份,导火索是当年初纽约油价出现了每桶20几美元的极低价格,跌破了几乎全球所有油气企业的成本线。尽管随后油价震荡攀升,到了年底又回归到每桶50美元的中位数水平,但当年全球油气行业还是交出了一张白卷,国内主营油气开发的中国石油利润仅79亿元,同比大跌80%,如果刨去创效的炼化板块,油气业务其实为巨亏;中海油利润总额也仅有区区6.37亿元,暴跌97%。低油价对油气行业的伤害可见一斑。

  2019年大概率重回低油价市况,让2016年的情景再次隐现。但不同的是,2016年的低油价是一场疾风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而2019年的低油价则很可能是一场漫长磨底的开端,市场的煎熬可能超出想象。应对低油价,降成本和内部挖潜永远是油气行业的命脉和主题。在这方面,中海油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值得称道。经过持续的目标导向降成本和内部科技挖潜,中海油主要成本目前已降至每桶32美元以下,实现连续4年成本下降,公司也成为全球石油开采成本最低的企业之一。未来,中海油还将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上重点发力,借助数字化技术照亮油藏“黑箱”,实现多采油、高效低成本采油的目标。这可能成为2019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国内油气行业的一致行动。

  有技术壁垒、有市场余量的高端化学品行业将因“祸”得福。基础原材料产品价格下跌,而高端化学品价格可以长期享受技术和市场溢价,效益的剪刀差反而会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国内一些长期卡脖子的高科技产业,比如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人工智能、医药、高端装备等必然会加快自主化进程,这为配套的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2019年,电子化学品、高强化学纤维材料、高端医药中间体等众多国内市场有缺口、长期依赖进口的高端化学品的自主攻关和进口替代必将风起云涌。近日工信部印发了新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大幅扩围了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的新材料品种,显示2019年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只会逆势更热。

  炼化和基础化工行业则将喜忧参半。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原油市场跌宕起伏,但主营炼化业务的中国石化业绩却相当稳健,这既有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原因,也有炼化业的业绩弹性受油价影响更小的因素。对石化产业链的中后端而言,原料和产品价格往往同涨同跌,但原料涨跌从来不是影响绩效的唯一因素,更为关键的因素还是需求状况和产品的可替代性,越往后端和高端走这一点体现得越明显。2018年底,伴随着油价大跌,甲醇、PVC、PTA等基础化学品价格也出现调整,但表现相对更为抗跌和缓和。因此,预计2019年炼化业的稳健继续值得期待,基础化工业需求增长放缓、价格下滑可能难以逆转,但整体效益表现并不悲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煤化工行业2019年可能面临一个难迈的坎。油气资源货源多、价格低,煤化工的比较劣势会进一步凸显。中国现代煤化工在2018年终于迎来了一缕曙光——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部分领域和示范企业难得地实现了盈利创效。随着2019年原油重回低价区间,刚缓一口气的煤化工又得接受严酷市场的洗礼,这对于持续亏损且债务高悬的煤化工行业绝非幸事。